觀書《正義:一場思辨之旅》

人人都有自己信仰的行事原則,一起來看此書尋找自己所屬的正義吧!

Failed

與同事閒聊之下得知了這本書,從書名就可以強烈感受到討論主題的生硬程度,也不是我熟悉與偏好的內容,但是秉持著想理解何謂正義的念頭,最終還是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慢慢啃完...約莫半本。

以前我總覺得社會上每天都有太多不公平的事情不斷發生,富人應該要繳更多稅、受苦的殘疾人士應該要能自由選擇安樂死、行人不該有無敵路權、...,但是從《正義》的觀點出發,我總算逐漸理解,所謂的不公平其實只是隨著主張利益的角度不同而產生的主觀意識。就以最著名的電車兩難來說好了,不論是犧牲少數人還是犧牲多數人,其實只是在眾人利益及個人利益之間取捨罷了,書中的每個例子最終都能收斂成不同利益之間的取捨。這很讓人感慨,世上並沒有完美的規則可以依循,每個族群都有他們想要捍衛的利益,也就不會有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絕對公平與正義。

回想以前在社會課程裡學到的各種主義,像是資本主義、共產主義、民主主義,背後代表的便是特定國家或特定族群想強調的利益立場,台灣的民主制度代表多數人的意見,可以促成全民幸福感與效用的最大化,我認為屬於功利主義;中俄等國家的共產制度認為人民有義務為國家效勞,似乎是呼應了康德的正義流派;美國的資本至上則給人傾向自由放任主義的感覺。

不曉得是翻譯流暢度的關係還是哲學類書籍的特性,書中大量使用到雙重否定甚至三重否定,或是提及某些否面議題的反面論述時,總讓我腦袋的思路不停來回翻轉,頭腦不清醒或是下班拖著疲憊感時真心不建議閱讀此書。不過總的來說,本書仍然提供我許多以前未曾思考過的利益觀點——如果富人是因為自己的才華與努力而致富,那麼憑什麼要繳更多稅呢?如果受苦的殘疾人士可以決定自己安樂死與否,那麼人們是否能自由決定販售自己的器官或是結束生命呢?如果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,排擠其他用路人的權益,憑什麼不能制裁?把上述這些以往我認為只能這麼做才能符合正義的例子拿出來,以新的利益觀點來檢視,好像原本我自認的正義反倒變成不公不義了。

經歷這一場思辨之旅,雖然我自己無法領悟所有道理,但還是小小刷新了道德感,期許你我未來都能以更全面、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社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