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為什麼 E=mc^2》閱讀筆記

家喻戶曉的質能互換公式,卻鮮見有人討論背後的涵義,僅以此文記錄我曾經試圖理解它的努力

Failed

時間和空間

#

如果在一個飛行中的飛機中往前走動10步,15分鐘後再往後走10步,是否能說是回到「原位」呢?對飛機上的人來說也許是,但對地面上的人而言可能就不是了,因此物體的運動與否是取決於所處的虛擬座標空間。如果把虛擬座標系統的中心放在宇宙的中心,是否就能建立絕對空間呢?我們知道星系正以極快的速度朝其他星系的反方向奔跑,且離我們越遠的星系跑得愈快,所以我們仍然無法知道自己的運動方向和速度,也就無法建立絕對的系統。

根據羅素斷言,一個理論如果沒有實驗能夠驗證真偽的話,那麼這個理論就沒有意義了;同樣地,從飛機的例子中,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方法來觀測絕對速度,也無法證明自己是否處於運動中,那麼是否處於「原位」自然無法判斷,因此,絕對空間(亞里斯多德空間)的概念也就沒有意義。被迫跳脫絕對空間的思維束縛,我們能觀測的就只有相對空間。既然運動與空間是相對的,而運動又是單位時間內物體在空間中移動的距離,那麼時間是否也可能是相對的呢?

光的速度

#

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,並且提出「場」的概念,場的重要性在於它能跨越空間,馬克思威爾在法拉第去世後,更進一步歸納出一套方程式來總結各種電子學及磁力學現象。馬克思威爾為了使方程式適用法拉第的實驗觀測結果,在方程式裡引入「位移電流」,卻意外發現新的方程式能以波動方程式的方式表達,並預測了電磁波的存在。馬克思威爾方程式更預測電場與磁場的強度比就是波的速度,即299,792,458m/s,令人驚訝的是,這就是光速!由於此速度的計算過程沒有牽涉波源或接受裝置的速度,所以不是相對的,比較像是自然界中的常數。

在十九世紀末,科學家廣泛相信波必須透過介質才能傳送,因此認為光必須藉由以太這種媒介來傳播,但是邁克生-莫雷眾多檢測以太的實驗都得到無效的結果,最終被迫捨棄以太的概念。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比喻,假如一個人在平靜水面的泳速是5000m/s,河流水流速度3000m/s,對河岸上的人來說,此人順流時會是8000m/s,逆流時會是2000m/s。邁克生-莫雷的實驗就類似這個例子,游泳的人就是實驗中的光束,河流代表以太,河岸就是實驗設備,固定在地球上靜止不動。如果宇宙中存在以太,那麼光速應該會發生變化,但最終測得任何時間任何方向上,光速都是相同的。

根據常識,想像一個人以接近光速前進追上一束光,那麼此人看到的光速和我們看到的光速就會不一樣,這與邁克生-莫雷實驗產生矛盾;因此我們只能被迫接受馬克思威爾方程式的正確性:不管我們跑多快,光都會以299,792,458m/s的速度離我們而去。這代表我們永遠無法追上一束光,也暗示我們應該拋棄絕對時間的概念。(光束本身的時間過得比較快?)

時間軸

#

法拉第(電磁感應)→ 馬克思威爾(電磁波)→ 邁克生-莫雷(以太)

狹義相對論

#

在討論E=mc2E=mc^2之前,首先要理解愛因斯坦的觀點,也就是狹義相對論。

第一部分:透過公理來計算結論

#

狹義相對論存在兩個公理:

  1. 馬克思威爾方程式成立,光速永遠保持不變,無論光源或觀察者本身的速度是多少
  2. 遵循伽利略提出的觀點:沒有任何實驗能測量出絕對速度

根據愛因斯坦光鐘與火車的想像實驗,運動中的光鐘需要走較遠的距離,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成一個滴答,如果根據馬克斯威爾說的光速不變,那麼時間在不同地方是以不同速度運行,它的快慢取決於觀測者之間的相對速度。因此,絕對時間與恆定光速之間有矛盾。

根據光鐘實驗,我們可以進一步推導出相對論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公式—時間延長性:

γ=11v2c2\gamma = \frac{1}{\sqrt{1 - \frac{v^2}{c^2}}}

詳細推導過程可參考書中pp.63-66,只需要知道畢氏定理即可理解

第二部分:藉由實驗來驗證

#

布魯克黑文實驗室在20世紀初製造了一架機器,可以發射一束緲子(緲子是一個類似電子的基本粒子,生命週期只有2.2微秒),並圍繞著14公尺的環形軌道,以99.94%的光速運行。按照常理,2.2微秒只能使緲子繞著軌道轉15圈,但實際上它們轉了超過400圈,生命週期變成29倍,大約比60微秒稍多。如果將實驗結果帶入公式,可以發現與理論吻合:

γ=11v2c2=110.99942=10.034635819609184928.87\begin{aligned} \gamma &= \frac{1}{\sqrt{1 - \frac{v^2}{c^2}}} \\ &= \frac{1}{\sqrt{1 - 0.9994^2}} \\ &= \frac{1}{0.0346358196091849} \\ &\approx 28.87 \end{aligned}

以上只是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,換成運動者的角度來思考,如果我們和緲子一起環繞軌道,這表示2.2微秒內一共繞了400圈,乍聽之下會覺得奇怪,但其實是因為軌道的周長是會縮短的,而且縮短的程度與緲子生命週期被延長的程度正好一樣。換言之,空間也具有延展性,當物體移動時會變小!

時空

#

p77
愛因斯坦理論的三個核心:不變性、因果性、距離

p83
不變性:假設時間和空間可以合而為一變成一個整體,稱為「時空」,則時空中的距離就是具有不變性的

p84
因果性:起因和結果的先後順序不能反轉,但事件發生間隔足夠遠時,它們之間不存在任何可能的聯繫,這些事件之間的順序是可以顛倒的

p88
測地線:兩點之間的距離

p91
對任意事件,我們都能找到四個獨有的數字來描述它

p92
時間tt與距離xx可以透過校準速度vv進行互換:v=xtv=\frac{x}{t}
天文學中常見的例子就是「光年」,所用的校準速度是光速

p94-95
奧坎剃刀原則:應該先嘗試最簡單的假設,在假設失敗時才逐漸提高複雜程度,直到假設符合實驗結果。
因此假設空間屬於歐幾里得式,已知的測量方法都可以套用至新系統,同時假設時空是不變的,在各處都是一樣的,最終時空中的距離只有兩種可能的計算方式:

  1. s2=(ct)2+x2s^2=(ct)^2+x^2
  2. s2=(ct)2x2s^2=(ct)^2-x^2

p98-101
ss保持不變的情況下,不同觀測者會得出不同的xxtt,做出時空圖會發現第一種計算方式(加法畢氏定理)違反因果性,因此只剩下第二種計算方式,也代表歐氏幾何並不適用,於是數學家將適用這條公式計算兩點距離的空間另取了名字,稱為「雙曲空間」,物理學家則稱「閔考斯基時空」

p107
B無法對O造成任何影響,因此事件O和B沒有因果聯繫,沒有違反因果性

p108
45度軸夾住的上下兩區,其中發生的事件與O之間的資訊傳遞速度 < c,左右兩區 > c
c即光速

p115
雙生子矛盾,考慮加速度?

為什麼E=mc2E=mc^2

#

p128-129
第一部分:時空中也可以使用向量,且需要四個數字來描述,稱為「時空速度向量」,向量長度為cc,且被限制在未來光錐中。

p131-132
第二部分:宇宙中存在一個特殊的向量,稱為「動量向量」,不論周遭宇宙發生任何變化,它都不會改變,這個獨一無二的向量是疊加許多其他向量而得到的

p138
移動的事物可以用動量向量來表達
能量守恆定律
因為物理法則對時間具有不變性,所以能量守恆才能實現

p142
基礎方程式必須用存在於時空中的事物來建構,而不是任何只存在空間或時間中的事物

動量這種最基礎的定理,只是存在空間中的箭頭,是否在時空中也適用(具有不變性)?時空中確實存在一個具有不變性的物理量(p143)

p144-146
空間中動量向量的長度可表示為mΔxΔtm\frac{\Delta x}{\Delta t}
則在四維中,根據閔考斯基時空距離的公式,時空中箭頭的長度可表示為(Δs)2=(cΔt)2(Δx)2(\Delta s)^2=(c\Delta t)^2-(\Delta x)^2
其中只有Δs\Delta s所代表的長度對每個觀測者都一樣(Δt\Delta tΔx\Delta x都無法滿足這個要求),且光速cc在時空中也不變
假如Δs\Delta s單位是公尺,且光速cc的單位是公尺每秒,則Δsc\frac{\Delta s}{c}的單位為秒(四維的時間段長度)
若將Δx\Delta x替換成Δs\Delta s,將Δt\Delta t替換成Δsc\frac{\Delta s}{c},即可從三維的ΔxΔt\frac{\Delta x}{\Delta t}推算四維中的速度:

ΔsΔsc=c\frac{\Delta s}{\frac{\Delta s}{c}} = c

我們得到了三維中的動量在四維中對應的量,就是宇宙航速極限cc,一個在時空中運動的事物所擁有的速度大小總是cc,而它的方向取決於事物所運動的方向。新的動量箭頭長度總是mcmc

p148

Δsc=(cΔt)2(Δx)2c=Δtγ\frac{\Delta s}{c} = \frac{\sqrt{(c\Delta t)^2-(\Delta x)^2}}{c} = \frac{\Delta t}{\gamma}

其中γ=1/1v2/c2\gamma = 1/\sqrt{1 - v^2/c^2}v=ΔxΔtv=\frac{\Delta x}{\Delta t}

p149
時空中動量向量在空間方向上的長度為γmv\gamma mv,在時間方向上的長度為γmc\gamma mc

p151-152
由於cc是常數,從所有觀測者的角度來說都不變,因此γmc\gamma mc可視為質量守恆
如果γmc\gamma mc守恆,則γmc2\gamma mc^2亦守恆
對於不超過光速百分之十的速度(v/c=0.1v/c=0.1)的情況,可以用簡化公式估算γ\gamma

γ=11v2c21+12v2c2\begin{aligned} \gamma &= \frac{1}{\sqrt{1 - \frac{v^2}{c^2}}} \\ &\approx 1 + \frac{1}{2}\frac{v^2}{c^2} \end{aligned}

γmc2mc2+12mv2\gamma mc^2 \approx mc^2 + \frac{1}{2}mv^2

是守恆的

守恆的能量 = 所有粒子的質量和乘以c2c^2 + 所有粒子的動能和

p159
目前研究光子的人都同意,光子是沒有質量的,那麼運動速度就是cc

為什麼原子、捕鼠夾和星星的能量都值得我們關注?

#

p169
科學知識都只是那些還沒被證明是錯誤的理論和世界觀的集合

質量之源

#

彎曲的時空

#

兩個人從赤道的兩點沿著平行直線往北走,沒有受到外力干擾,最終卻會碰在一起,這是因為地球上任意點都可以假設適用歐式平面幾何,但當這些點組合在一起時,就形成球體而具有彎曲的表面了;同樣地,在時空中,從局部來說任何地方都適用平坦的閔考斯基時空,但將細微的時空塊組合在一起之後,就變成彎曲的時空了。結論就是,由於幾何的原因,萬有引力被剔除了。太陽是具有巨大質量的物體,因此它附近的時空發生彎曲,地球自身其實是在時空中自由地運行著,只是因為太陽周圍的時空發生了彎曲才使地球看上去像在繞圈。

參考資料

#